一、基本信息 |
院所名称 | 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 | ||
所属领域 | 稀土 | ||
地址 | 包头市稀土高新区黄河大街36号 | ||
联系方式 | 0472-5179039 13015248992 |
二、院所简介 展开 | |||
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是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包头市人民政府、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方共建的稀土科技创新研发平台。 2015年5月12日,稀土中心正式揭牌,标志着稀土中心在共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正式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稀土中心将秉承“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包头经济、造福包头百姓”的建设理念,以支撑包头稀土产业科技创新发展为目标,面向包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求,立足三高(技术高、价值高、效益高)一优(优良生态环境)的科技创新思想,以中国科学院科技资源优势为依托,有效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推进包头市稀土产业转型升级做出应有的贡献。 |
|||
三、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简介 展开 | |||
四、科技成果简介(包含成果名称,成果简介,所属行业等) 展开 | |||
稀土发光材料: 1.白光LED用新型低成本、高光效红光荧光粉 2.稀土上转换材料 3.高性能白光LED发光材料的关键制备技术 4.大视场、高亮度、彩色背投电视纳米显示屏 5.稀土长余辉荧光粉 6.稀土植物灯 7.新型稀土光转换剂 稀土结构合金: 1.高强、高韧稀土镁合金在航太产品上的应用 2.稀土镁中间合金的研发与中试 3.高强、耐热稀土镁合金在汽车和3C电子产品上应用 4.稀土模具钢的研究及产业化 稀土抛光材料: 1.具有规整形貌的CeO2抛光粉的可控制备 2.稀土氧化物纳米粉的制备 稀土环境保护应用: 1.海峡两岸稀土都市矿山联合科研及产业示范平台 2.稀土孔状功能材料在环境检测和染料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3.汽车尾气净化三效催化剂 4.稀土脱硝催化剂 稀土储氢材料: 1.镍氢电池含镁稀土AB3负极板涂料制造与使用技术 稀土光学应用: 1.纳米氧化铈掺杂抗紫外薄膜 2.新型稀土光学晶体的设计和大尺寸晶体生长新技术 3.钇铝石榴石(YAG)和氧化钇(Y2O3)透明陶瓷 4.稀土钕玻璃 稀土冶炼分离: 1.包头稀土矿的稀土分离新工艺 2.新型稀土萃取剂 3.基于四价铈和钍优先分离的稀土清洁分离工艺 4.低温电解技术在稀土氯化物电解工艺中的应用 稀土磁性材料 1.La(Fe,Si)13-基磁热效应材料及其磁制冷应用 2.耐高温超高矫顽力烧结稀土永磁材料研究与产业化 3.无重稀土高矫顽力烧结稀土永磁材料研究与产业化 4.高丰度稀土基烧结稀土永磁材料研究与产业化 5.稀土磁制冷材料组织优化和高效制备 6.先进镀层制备技术在稀土磁性材料表面防腐领域的应用 稀土新材料: 1.新材料氟化石墨烯的产业化及应用 2.稀土孔铝复合材料的制造技术 3.稀土球腔孔铝新材料制造及使用技术 4.用于火工品的稀土铝金属间化合物粉设计与制造技术 5.稀土热障涂层材料 6.稀土硫化物着色剂的研发 7.红外辐射陶瓷涂层材料的研发及其热工节能应用 稀土应用基础研究: 1.稀土单分子磁体弛豫机理与调控 2.多功能稀土金属有机框架纳米复合材料在癌症综合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3.稀土多孔材料用于提取重金属元素的研究 4.2:17型钐钴磁体胞壁相自旋再取向转变及其对矫顽力温度稳定性的调控 |
|||
五、产学研情况 展开 | |||
中国科学院主要从事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公益性研究,覆盖了自然科学和高新技术主要领域,是国家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高层次人才教育基地。中国科学院现有104个科研院所、3所大学,在册正式职工6.8万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743人、外籍院士71人,在学研究生5.2万余人。“三位一体”发展架构的建设,使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三者有机结合、相互支撑、共生发展,在科技创新、思想库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产生集聚、叠加效应,从而推动中国科学院实现“四个率先”。中国科学院拥有先进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国家重要的科学研究平台,也是展现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中国科学院承担2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其中运行设施14个。同时,作为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的主要力量,我们一直致力于设施的开放共享,努力使这些设施成为全国科技工作者共享共用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为了解决仪器设备管理分散、不配套、利用效率不高以及技术支撑队伍不稳、水平不高的问题,中国科学院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合肥、兰州等地区建立了13个大型仪器区域中心,整合了2700多台、总值达42亿元的大型仪器设备。 同时,中科院还拥有4个国家实验室、8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85个院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2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专家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