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
标题 | 超细颗粒物减排新技术 | 单位 | 北京大学 |
电话 | 0472-3651870 | 行业类别 | 其他 |
二、内容信息 | |||
超细颗粒物减排新技术
燃煤烟尘是超细可吸入颗粒物PM2.5(粒径在2.5μm及以下颗粒物,亦称可入肺颗粒物)的最主要来源。监测结果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是目前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其中PM2.5的污染问题尤为严重。燃烧产生的PM2.5通常富集各种有害重金属元素,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也将其治理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十二五”期间将开展设立PM2.5排放标准限值的可行性研究。 工学院在深入研究PM2.5的团聚和聚集到较大颗粒物上的各种流体动力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开发出新的空气动力学聚并技术,使流体射流与固体结构相结合,产生大、中、小多尺度漩涡并存的产涡装置,它们能使不同尺度的颗粒随烟气气流做不同轨迹的运动,从而使大颗粒能频繁地“穿越”微细颗粒的密集区,成为后者的“吸铁石”,帮助提高除尘装置(特别是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目前项目已在工业中得到应用,可减少PM2.5约50%~70%的排放。
新型高效复合脱硫脱硝技术
煤炭燃烧是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煤燃烧会产生颗粒物、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氯化氢(HCl)、氟化氢(HF)、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我国燃煤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占二氧化硫总排放量的85%以上,由SO2等酸性气体所导致的酸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对氮氧化物(NOx)的排放控制,我国尚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从而导致NOx排放逐年增加。 国内外对燃煤过程硫污染治理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发出了许多治理的方法,但是现有方法都存在着明显的缺点,主要包括:投资大、运行费用高,或者废弃脱硫剂无回收价值,废弃脱硫剂的堆放存储占有大部分的面积,同时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等。北京大学研发的活性半焦-纳米粒子复合脱硫剂,充分利用纳米粒子的高比表面积和催化功能实现了SO2的高效脱除,同时,对脱硫后催化剂的再生工艺实现了技术突破,再生后催 化剂的脱硫性能基本保持不变,并成功获得了纯度较高的二氧化硫,实现了脱硫——硫资源化一体化的工艺。该工艺拥有投资成本少(石灰-石膏法的50%)、不需运行成本(所得到的硫产品价值足以弥补制备复合脱硫剂的成本)等优点。 对于燃烧产生的NOx污染的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燃烧前控制(燃煤脱氮和低NOx燃烧新工艺)和生成后的烟气脱硝,但前者技术不成熟、脱硝效率不高,因此后者仍是NOx污染控制的主要技术。目前,脱硝的主要工艺为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但由于其的催化温度要求高(300℃以上),必须在脱硫前脱硝,催化剂因在高温、高粉尘的环境下工作,导致安装复杂、寿命短。我们研究的活性半焦/纳米粒子复合低温SCR 催化剂,在100~120℃即能产生非常优秀的脱硝效果,可在脱硫后(温度较低)进行脱硝,不但节约能源,而且由于脱硫后烟气得到过滤,粉尘少,催化剂寿命显著延长。 |
|||
三、附件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