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所处行业现状、规模、行业未来3年左右的增长潜力和预计增长速度: 该项目包含了高分辨率遥感与空间信息获取、管理、共享、服务系统,能为区域信息化建设提供解决方案、标准软件和应用服务。包括:1)省级粮食估产;2)手持终端林业调查;3)城市应急管理与城市虚拟仿真;4)城市信息共享交换;5)遥感图像处理与产品发布。 本项目属于地理信息产业。2008年以来,地理信息产业以每年超过40%的速度迅猛增长,2011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2012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达2000亿;其中,GIS应用平台软件和技术开发服务的终端销售额在2011年达到80亿元,预计到2015年达到160亿。十二五”规划中,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在全国全面推进数字城市建设,提出在2015年之前力争完成全部333个地级市和部分有条件的县级市的数字城市建设。遥感与空间信息技术服务平台作为数字城市领域中的核心内容,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未来将以几何式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 核心技术 项目核心技术概述: 核心技术体系体现在(1)基于标准接口的智慧城市信息共享交换技术(2)多源异构的数据管理与智能分析技术(3)集群式遥感图像并行处理与云服务技术(4)遥感低空飞行数据获取技术(5)基于虚拟现实的城市仿真技术(6)国内领先的省级遥感农业产量估产技术。 项目技术的独创性、先进性及创新点: 遥感与地理空间信息技术服务平台一系列产品具备先进性、创新性、简便性、完整性、独立性的特点,适合我国智能城市及行业应用系统建设需求。依托于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优势,整合发展了遥感空间信息服务体系,具备了适用于政府管理和行业应用的组件模块及标准产品。项目技术在国内多个城市均已开展应用,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已获得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国家表彰。 知识产权 已获得知识产权情况,包括已获得的数量、名称、类型等: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项、专利3项 未申报的知识产权,即该项技术未来可能获得的知识产权情况,包括类型、数量等: 拟申报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2项、拟申报发明专利2项。 三年内研究开发内容计划 未来2-3年内项目技术研究开发要做的工作及预期达到的效果: 针对智慧城市建设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凝练完善现有的数据服务和功能服务组件系列产品 围绕遥感空间信息服务在服务效率方面的需求,加强遥感空间信息数据处理和发布产品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围绕农业、林业等方面的应用需求,研究提升数据产品精度和软硬件产品性能 推广项目平台产品,加大用户群体规模 团队介绍 项目团队人数及核心技术人员简介: 项目团队24人,其中博士学位16人,硕士学位8人。 团队负责人池天河,中科院遥感地球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副秘书长、空间数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测绘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信息学会副会长、世界银行贷款“上海环境项目”TA02和TA12技术援助项目咨询专家。 基本财务状况 过去2年项目研究开发经费投入情况: 科技部、基金委、中科院相关经费合计约500万元。 未来3年项目研发生产投入情况及收入、净利润等主要科目的财务预测: 未来三年需要投入研发经费800-1200万元。预计第一年实现收益300万,第二年实现收益600万,第三年达产后年产值1亿元。 项目规划 项目所需投资额、融资用途,估值情况及其他投资条款要求: 计划于2013年向政府申请资金支持和向社会融资1000万元,于2014年向政府申请资金支持和向社会融资2000万元。融资资金主要用于办公场地租用、团队建设、资料购置(高性能服务器、磁盘阵列、遥感数据等)、产品研发与升级、产品包装、市场推广。 |